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广州女子掏粪班最担忧“后继无人”
发布时间:2024-07-30 |   作者: bob官网网站

  身穿环卫工作服、戴着16层纱口罩的朱春梅在操作固液分离机,与20年前完全依靠人手进行固液分离不一样,她们现在更多依靠机器。

  为了防止固体垃圾太多而缠住压榨机,张玉萍用铲子把固体垃圾从机器的齿轮中理顺,这时稍不注意,粪便和垃圾很容易喷到脸上。

  压榨好的固体垃圾通过传输带送到斗车,再用车辆运往垃圾填埋场。张玉萍正在通过机器控制垃圾流量。

  “你得有心理上的准备,采访完有可能吃不下午饭。”还没进入车间采访,女工们就多次提醒记者。尽管在自动化时代,她们的工作条件与过去相比有大大的好转,但仍超乎想象的艰苦。

  50多年前掏粪工人时传祥的美名传遍全国,如今,广州一个仅有5人的女子掏粪班也被无数荣誉光环笼罩——全国工人先锋号、巾帼文明岗、广东省先进集体。

  提起时传祥,班组里最年轻的王艳云不太了解,而其他年长些的女工颇有些纠结——一方面认为“他确实应该是我们的精神榜样”,另一方面又感到“具体说不上什么是时传祥精神,但时代变了,人们不像过去那样从心底里尊重我们掏粪工了”。

  她们多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天天与排泄物打交道。其实,这正是用实际行动传承着劳模工人时传祥的精神——虽然她们自己没有察觉。

  “现在的掏粪工人已经不像时传祥那样工作了,虽然仍然需要忍受难闻的气味,但我们绝大多数都是机械化、无害化处理,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为城市服务。”女子掏粪班班长张玉凤说。她曾被评为广州市劳模、广州十大杰出青年。

  据了解,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担负着全市1500万人的粪便处理。平均日产1000吨的粪便首先由吸粪车运至无害化处理中心,注入粪池,粪池连接着固液分离设备,也就是用梯级式格栅对粪便进行隔渣,将粪便中夹杂的卫生纸等各类固体垃圾除去,使粪便变成有机污水,然后用管道输送至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与生活垃圾污水合并处理。分离出的垃圾经螺旋输送器压榨脱水后变成干渣,用车辆送往垃圾填埋场填埋。

  班组里的张玉凤和张玉萍是一对亲姐妹。妹妹张玉萍是这5位女工中工龄最长的一位,21年来,她亲历了掏粪工这个工种的时代变迁。在张玉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她们每天几乎是“手不离铲”,粪便运过来后,必须人工进入渣水分离的沉淀池,用铲子把粪便和垃圾分离,铲出粪便装进斗车,然后推车上斜坡,从高处将粪水倒进垃圾车车厢,一班下来全身沾满粪水。

  2002年,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从德国引进了两条自动化的处理线。“以前我们的手全是老茧,现在好多了!”张玉凤说。

  目前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有三个掏粪班共18人,实行日夜三班倒不停作业,女子掏粪班是其中的日班班组。“这里位于城中村,治安一直不好,出于安全考虑,把女性都编为一个白班。” 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书记张书文介绍。

  掏粪工们的工作主要是把关固液分离环节。由于市民们经常把生活垃圾也扔到厕所里,粪便中不仅有纸巾等常见垃圾,还有肥皂盒、鞋子、塑料袋等生活垃圾,甚至有针筒等比较危险的垃圾。

  “这些固体垃圾一旦缠住机器,就要下手清理。”张玉凤称,用铲子把固体垃圾从机器的齿轮中理顺,被粪水喷得一脸的事情时常发生。

  由于长期与粪便打交道,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患上了角膜炎,严重的时候眼睛又痛又痒,经常流眼泪,一年得去看几次医生。不仅如此,张玉凤、张玉萍和朱春梅三位老员工由于长期在潮湿的环境里工作,没到50岁就早早患上了关节炎,一到潮湿天气就疼痛不已。

  记者仅在车间呆了两个小时,出来时,衣服上明显带着臭味。张玉凤和记者说,每天她们下班以后都会洗澡洗头,换完衣服才回家。“不洗不行,我们得顾虑别人的感受。去年有一位现在已经退休了的老同事因为急事而没有洗澡回家,在公交车上有乘客一直说闻到一股怪味,当时那位同事幽默地说‘那是玫瑰百合的花香’!”张玉凤说。

  说到自己,她们大都比较淡然。“我们想得很简单,这就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只想踏踏实实地干下去,不想别的。”张玉凤说。“一个城市那么大,什么工作都得有人做。有人管吃的,也要有人管拉的。”张玉萍紧接着补充说。

  “我们以后都退休了的话,这份工作谁来接力?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干这个。”张玉萍道出了她们的担忧。

  这5个女工中,最年轻的也已经37岁。在掏粪班的三个班组中,每个班都有1至2人的空缺,随着这两年60后陆续退休,他们开始担忧“后继无人”的问题。

  据悉,由于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是广州市城管委的下属事业单位,招人用人须经过广州市人社局批准,对工人编制的数量管理比较严格。因此招人并非易事。

  张书文说,出于对工人和干部固定比例的考虑,上面近年来始终没批准招人,上次招正式工已经是2011年。去年一位女工退休,一位调整岗位离开,女子掏粪班一下子人手极其紧缺。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中心才招了两位合同工。

  不仅如此,她们还面临用工难的局面。2011年招聘时,仅有5个人报名,其中有学环境管理治理专业的大专生和本科生,通过笔试的4位前来面试时,有人一看到这个地方的工作环境,扭头就走了。

  也有留下来的年轻人,但也并不长久。这里唯一的80后去年已经转岗,调到档案室从事比较轻松的文职工作。同事们认为一方面她有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她年幼的孩子不理解,她不愿意继续做这份工作。“现在不是时传祥那个年代,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正视我们这份工作。现在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的父母是领导,谁愿意自己的父母是掏粪工?!”张玉凤对此表示理解。

  对于工资待遇,曾有朋友半开玩笑地问她们:“你们是垄断行业,工资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吧。”事实上,她们正式工平均薪资拿到手只有3500元,合同工约2500元,但有固定的医保社保和住房公积金。

  “一开始进来时确实有点不适应,前几天会一直想吐,眼睛被那些气体熏得有点痒,但没想过撂担子,除非是领导不要我了,只想着跟丈夫在这里踏实工作。”到9月份工作才满一年的王艳云说。她的丈夫也是这里的掏粪工,去年得知招人,在丈夫的介绍下她来到这里工作。尽管工资不高,但由于是合同工,她手里的这个“饭碗”不像其他姐妹一样是“铁饭碗”,她更担心自己哪天干得不好会被炒掉。

  面对姐妹们日复一日的艰辛,张玉凤说,她作为班组长最希望的是哪天可以组织姐妹们带着孩子出去玩玩。“一直想找机会一起爬爬山唱唱歌,但我们全年365天除了年假,一般情况下就连春节都没有假期。因为节假日工作量更大,平时连双休日也是轮休,很难凑到一起。”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呼叫中心ENGLISH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0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00025

返回列表
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4-07-30

  身穿环卫工作服、戴着16层纱口罩的朱春梅在操作固液分离机,与20年前完全依靠人手进行固液分离不一样,她们现在更多依靠机器。

  为了防止固体垃圾太多而缠住压榨机,张玉萍用铲子把固体垃圾从机器的齿轮中理顺,这时稍不注意,粪便和垃圾很容易喷到脸上。

  压榨好的固体垃圾通过传输带送到斗车,再用车辆运往垃圾填埋场。张玉萍正在通过机器控制垃圾流量。

  “你得有心理上的准备,采访完有可能吃不下午饭。”还没进入车间采访,女工们就多次提醒记者。尽管在自动化时代,她们的工作条件与过去相比有大大的好转,但仍超乎想象的艰苦。

  50多年前掏粪工人时传祥的美名传遍全国,如今,广州一个仅有5人的女子掏粪班也被无数荣誉光环笼罩——全国工人先锋号、巾帼文明岗、广东省先进集体。

  提起时传祥,班组里最年轻的王艳云不太了解,而其他年长些的女工颇有些纠结——一方面认为“他确实应该是我们的精神榜样”,另一方面又感到“具体说不上什么是时传祥精神,但时代变了,人们不像过去那样从心底里尊重我们掏粪工了”。

  她们多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天天与排泄物打交道。其实,这正是用实际行动传承着劳模工人时传祥的精神——虽然她们自己没有察觉。

  “现在的掏粪工人已经不像时传祥那样工作了,虽然仍然需要忍受难闻的气味,但我们绝大多数都是机械化、无害化处理,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为城市服务。”女子掏粪班班长张玉凤说。她曾被评为广州市劳模、广州十大杰出青年。

  据了解,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担负着全市1500万人的粪便处理。平均日产1000吨的粪便首先由吸粪车运至无害化处理中心,注入粪池,粪池连接着固液分离设备,也就是用梯级式格栅对粪便进行隔渣,将粪便中夹杂的卫生纸等各类固体垃圾除去,使粪便变成有机污水,然后用管道输送至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与生活垃圾污水合并处理。分离出的垃圾经螺旋输送器压榨脱水后变成干渣,用车辆送往垃圾填埋场填埋。

  班组里的张玉凤和张玉萍是一对亲姐妹。妹妹张玉萍是这5位女工中工龄最长的一位,21年来,她亲历了掏粪工这个工种的时代变迁。在张玉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她们每天几乎是“手不离铲”,粪便运过来后,必须人工进入渣水分离的沉淀池,用铲子把粪便和垃圾分离,铲出粪便装进斗车,然后推车上斜坡,从高处将粪水倒进垃圾车车厢,一班下来全身沾满粪水。

  2002年,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从德国引进了两条自动化的处理线。“以前我们的手全是老茧,现在好多了!”张玉凤说。

  目前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有三个掏粪班共18人,实行日夜三班倒不停作业,女子掏粪班是其中的日班班组。“这里位于城中村,治安一直不好,出于安全考虑,把女性都编为一个白班。” 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书记张书文介绍。

  掏粪工们的工作主要是把关固液分离环节。由于市民们经常把生活垃圾也扔到厕所里,粪便中不仅有纸巾等常见垃圾,还有肥皂盒、鞋子、塑料袋等生活垃圾,甚至有针筒等比较危险的垃圾。

  “这些固体垃圾一旦缠住机器,就要下手清理。”张玉凤称,用铲子把固体垃圾从机器的齿轮中理顺,被粪水喷得一脸的事情时常发生。

  由于长期与粪便打交道,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患上了角膜炎,严重的时候眼睛又痛又痒,经常流眼泪,一年得去看几次医生。不仅如此,张玉凤、张玉萍和朱春梅三位老员工由于长期在潮湿的环境里工作,没到50岁就早早患上了关节炎,一到潮湿天气就疼痛不已。

  记者仅在车间呆了两个小时,出来时,衣服上明显带着臭味。张玉凤和记者说,每天她们下班以后都会洗澡洗头,换完衣服才回家。“不洗不行,我们得顾虑别人的感受。去年有一位现在已经退休了的老同事因为急事而没有洗澡回家,在公交车上有乘客一直说闻到一股怪味,当时那位同事幽默地说‘那是玫瑰百合的花香’!”张玉凤说。

  说到自己,她们大都比较淡然。“我们想得很简单,这就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只想踏踏实实地干下去,不想别的。”张玉凤说。“一个城市那么大,什么工作都得有人做。有人管吃的,也要有人管拉的。”张玉萍紧接着补充说。

  “我们以后都退休了的话,这份工作谁来接力?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干这个。”张玉萍道出了她们的担忧。

  这5个女工中,最年轻的也已经37岁。在掏粪班的三个班组中,每个班都有1至2人的空缺,随着这两年60后陆续退休,他们开始担忧“后继无人”的问题。

  据悉,由于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是广州市城管委的下属事业单位,招人用人须经过广州市人社局批准,对工人编制的数量管理比较严格。因此招人并非易事。

  张书文说,出于对工人和干部固定比例的考虑,上面近年来始终没批准招人,上次招正式工已经是2011年。去年一位女工退休,一位调整岗位离开,女子掏粪班一下子人手极其紧缺。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中心才招了两位合同工。

  不仅如此,她们还面临用工难的局面。2011年招聘时,仅有5个人报名,其中有学环境管理治理专业的大专生和本科生,通过笔试的4位前来面试时,有人一看到这个地方的工作环境,扭头就走了。

  也有留下来的年轻人,但也并不长久。这里唯一的80后去年已经转岗,调到档案室从事比较轻松的文职工作。同事们认为一方面她有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她年幼的孩子不理解,她不愿意继续做这份工作。“现在不是时传祥那个年代,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正视我们这份工作。现在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的父母是领导,谁愿意自己的父母是掏粪工?!”张玉凤对此表示理解。

  对于工资待遇,曾有朋友半开玩笑地问她们:“你们是垄断行业,工资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吧。”事实上,她们正式工平均薪资拿到手只有3500元,合同工约2500元,但有固定的医保社保和住房公积金。

  “一开始进来时确实有点不适应,前几天会一直想吐,眼睛被那些气体熏得有点痒,但没想过撂担子,除非是领导不要我了,只想着跟丈夫在这里踏实工作。”到9月份工作才满一年的王艳云说。她的丈夫也是这里的掏粪工,去年得知招人,在丈夫的介绍下她来到这里工作。尽管工资不高,但由于是合同工,她手里的这个“饭碗”不像其他姐妹一样是“铁饭碗”,她更担心自己哪天干得不好会被炒掉。

  面对姐妹们日复一日的艰辛,张玉凤说,她作为班组长最希望的是哪天可以组织姐妹们带着孩子出去玩玩。“一直想找机会一起爬爬山唱唱歌,但我们全年365天除了年假,一般情况下就连春节都没有假期。因为节假日工作量更大,平时连双休日也是轮休,很难凑到一起。”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呼叫中心ENGLISH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0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00025

新闻中心
发布时间:2024-07-30

  身穿环卫工作服、戴着16层纱口罩的朱春梅在操作固液分离机,与20年前完全依靠人手进行固液分离不一样,她们现在更多依靠机器。

  为了防止固体垃圾太多而缠住压榨机,张玉萍用铲子把固体垃圾从机器的齿轮中理顺,这时稍不注意,粪便和垃圾很容易喷到脸上。

  压榨好的固体垃圾通过传输带送到斗车,再用车辆运往垃圾填埋场。张玉萍正在通过机器控制垃圾流量。

  “你得有心理上的准备,采访完有可能吃不下午饭。”还没进入车间采访,女工们就多次提醒记者。尽管在自动化时代,她们的工作条件与过去相比有大大的好转,但仍超乎想象的艰苦。

  50多年前掏粪工人时传祥的美名传遍全国,如今,广州一个仅有5人的女子掏粪班也被无数荣誉光环笼罩——全国工人先锋号、巾帼文明岗、广东省先进集体。

  提起时传祥,班组里最年轻的王艳云不太了解,而其他年长些的女工颇有些纠结——一方面认为“他确实应该是我们的精神榜样”,另一方面又感到“具体说不上什么是时传祥精神,但时代变了,人们不像过去那样从心底里尊重我们掏粪工了”。

  她们多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天天与排泄物打交道。其实,这正是用实际行动传承着劳模工人时传祥的精神——虽然她们自己没有察觉。

  “现在的掏粪工人已经不像时传祥那样工作了,虽然仍然需要忍受难闻的气味,但我们绝大多数都是机械化、无害化处理,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为城市服务。”女子掏粪班班长张玉凤说。她曾被评为广州市劳模、广州十大杰出青年。

  据了解,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担负着全市1500万人的粪便处理。平均日产1000吨的粪便首先由吸粪车运至无害化处理中心,注入粪池,粪池连接着固液分离设备,也就是用梯级式格栅对粪便进行隔渣,将粪便中夹杂的卫生纸等各类固体垃圾除去,使粪便变成有机污水,然后用管道输送至大坦沙污水处理厂与生活垃圾污水合并处理。分离出的垃圾经螺旋输送器压榨脱水后变成干渣,用车辆送往垃圾填埋场填埋。

  班组里的张玉凤和张玉萍是一对亲姐妹。妹妹张玉萍是这5位女工中工龄最长的一位,21年来,她亲历了掏粪工这个工种的时代变迁。在张玉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她们每天几乎是“手不离铲”,粪便运过来后,必须人工进入渣水分离的沉淀池,用铲子把粪便和垃圾分离,铲出粪便装进斗车,然后推车上斜坡,从高处将粪水倒进垃圾车车厢,一班下来全身沾满粪水。

  2002年,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从德国引进了两条自动化的处理线。“以前我们的手全是老茧,现在好多了!”张玉凤说。

  目前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有三个掏粪班共18人,实行日夜三班倒不停作业,女子掏粪班是其中的日班班组。“这里位于城中村,治安一直不好,出于安全考虑,把女性都编为一个白班。” 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书记张书文介绍。

  掏粪工们的工作主要是把关固液分离环节。由于市民们经常把生活垃圾也扔到厕所里,粪便中不仅有纸巾等常见垃圾,还有肥皂盒、鞋子、塑料袋等生活垃圾,甚至有针筒等比较危险的垃圾。

  “这些固体垃圾一旦缠住机器,就要下手清理。”张玉凤称,用铲子把固体垃圾从机器的齿轮中理顺,被粪水喷得一脸的事情时常发生。

  由于长期与粪便打交道,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患上了角膜炎,严重的时候眼睛又痛又痒,经常流眼泪,一年得去看几次医生。不仅如此,张玉凤、张玉萍和朱春梅三位老员工由于长期在潮湿的环境里工作,没到50岁就早早患上了关节炎,一到潮湿天气就疼痛不已。

  记者仅在车间呆了两个小时,出来时,衣服上明显带着臭味。张玉凤和记者说,每天她们下班以后都会洗澡洗头,换完衣服才回家。“不洗不行,我们得顾虑别人的感受。去年有一位现在已经退休了的老同事因为急事而没有洗澡回家,在公交车上有乘客一直说闻到一股怪味,当时那位同事幽默地说‘那是玫瑰百合的花香’!”张玉凤说。

  说到自己,她们大都比较淡然。“我们想得很简单,这就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只想踏踏实实地干下去,不想别的。”张玉凤说。“一个城市那么大,什么工作都得有人做。有人管吃的,也要有人管拉的。”张玉萍紧接着补充说。

  “我们以后都退休了的话,这份工作谁来接力?现在很少有人愿意干这个。”张玉萍道出了她们的担忧。

  这5个女工中,最年轻的也已经37岁。在掏粪班的三个班组中,每个班都有1至2人的空缺,随着这两年60后陆续退休,他们开始担忧“后继无人”的问题。

  据悉,由于广州市无害化处理中心是广州市城管委的下属事业单位,招人用人须经过广州市人社局批准,对工人编制的数量管理比较严格。因此招人并非易事。

  张书文说,出于对工人和干部固定比例的考虑,上面近年来始终没批准招人,上次招正式工已经是2011年。去年一位女工退休,一位调整岗位离开,女子掏粪班一下子人手极其紧缺。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中心才招了两位合同工。

  不仅如此,她们还面临用工难的局面。2011年招聘时,仅有5个人报名,其中有学环境管理治理专业的大专生和本科生,通过笔试的4位前来面试时,有人一看到这个地方的工作环境,扭头就走了。

  也有留下来的年轻人,但也并不长久。这里唯一的80后去年已经转岗,调到档案室从事比较轻松的文职工作。同事们认为一方面她有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她年幼的孩子不理解,她不愿意继续做这份工作。“现在不是时传祥那个年代,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正视我们这份工作。现在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的父母是领导,谁愿意自己的父母是掏粪工?!”张玉凤对此表示理解。

  对于工资待遇,曾有朋友半开玩笑地问她们:“你们是垄断行业,工资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吧。”事实上,她们正式工平均薪资拿到手只有3500元,合同工约2500元,但有固定的医保社保和住房公积金。

  “一开始进来时确实有点不适应,前几天会一直想吐,眼睛被那些气体熏得有点痒,但没想过撂担子,除非是领导不要我了,只想着跟丈夫在这里踏实工作。”到9月份工作才满一年的王艳云说。她的丈夫也是这里的掏粪工,去年得知招人,在丈夫的介绍下她来到这里工作。尽管工资不高,但由于是合同工,她手里的这个“饭碗”不像其他姐妹一样是“铁饭碗”,她更担心自己哪天干得不好会被炒掉。

  面对姐妹们日复一日的艰辛,张玉凤说,她作为班组长最希望的是哪天可以组织姐妹们带着孩子出去玩玩。“一直想找机会一起爬爬山唱唱歌,但我们全年365天除了年假,一般情况下就连春节都没有假期。因为节假日工作量更大,平时连双休日也是轮休,很难凑到一起。”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呼叫中心ENGLISH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0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00025